首页 > 历史军事 > 朕真不是穿越者 > 九一之卷:错料一帆超十程 第2章 溪云初起日沉阁——许浑

九一之卷:错料一帆超十程 第2章 溪云初起日沉阁——许浑(1/2)

目录
好书推荐: 313宿舍欢乐多 开局拜师三星洞 双穿伉俪破凶案 情迷都市 红杏暗香系列 混世小农民 天生美人 开局我从仙狱杀出 修罗劫 花都太子

傍晚时分,赵祯终于觉得疲乏了,于是开始昏昏沉沉的睡去。

至于小皇帝曾经提起过的早朝仪式,早就被他忘到了九霄云外。

不过睡得早也有一个好处,那就是第二天早晨起的也早。

一个即将读高二的学生,在被窝里其实也是很难睡安稳的。

这个点,好像应该早读了。

可惜课本没有跟着赵祯一起穿越来,所以,他只能叫太监搬来奏折,有样学样的翻阅起来。

宋朝的奏折书写,当然用的都是繁体字,这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,原本是极其困难的。毕竟大学里的相关专业,才会要求学生去认识这玩意儿。

但因为有小皇帝的记忆,在无论是辩论还是书写,甚至毛笔的握法,都已经无法难住赵祯了。

只可惜,旁边的小太监一再提醒,说如今是太后垂帘听政,这些作者不是他这个皇帝能批的。

宋朝有许多太后执政的时期,赵祯记得在杂志上看到过,两宋加起来应该是有八个之多。

其中,一些因为居心不良,意图染指社稷,或者对外软弱,丧失国家利益的人物,颇为后世所不齿。

所以明朝建立之后,充分吸取了这方面的教训。即便正德、嘉靖等好几个皇帝,都是十来岁登的基。士大夫们也不允许后宫垂帘听政。

赵祯心里都有些恨呐,自己怎么就没有朱厚照的命呢?

不过就在这个时候,一封奏折上的几行字,却突然映入他的眼帘。

“汴京民白永安者,一赐乐业人,擅术算之学,宜补入司天监,勿使其流落于外!”

这几句话虽然简短,意思也很浅显——反正赵祯这个高中生是基本看懂了——但流露出来的居安思危之情怀,以及对谶纬之学的恐惧,让旁边的几个小太监都吓得手哆嗦起来。

但赵祯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这样的觉悟。

他还在像个高中生一样逐字逐句的翻译这段话。

汴京指的就是开封城,是大宋帝国的首都所在。因其在陪都洛阳以东,故百姓常称之为东京。

那么这段话的头一句,就是在讲遍京城有个百姓叫白永安……

这句话高中生还是能看明白的。

至于后面那五个字嘛……

赵祯就有些闹不明白了。

这也是为什么他只把基本意思弄懂的原因。

以他多年刷题的经验来看,这5个字应该是个专有名词,因为拿掉它之后,整个句子仍然还是通顺的,所以他只是诠释了一开始的那个句子。

至于是用什么意思诠释的吗,他就有些闹不明白了。

好在,他的脑子里还有小皇帝的记忆。

然而小皇帝毕竟太小了,虽然听说过这五个字,但具体的情况却知之不详。

赵祯很无奈,只好向旁边的宦官打听。

那宦官倒是什么都知道的样子,一来二去给赵祯解释了一大堆东西。

渐渐的,赵祯终于猜到了这五个字的真实含义。

所谓的一赐乐业人,是真宗时期迁入宋朝的一帮夷狄。

真宗对他们还算宽厚,接受了他们的礼物,并恩准他们在遵从华夏风俗的情况之下,可以逗留在汴京居住。

同时,宋朝的官员和士绅也都对这群异族有所观察,甚至记录了他们一个奇特的风俗。

他们不吃动物的蹄筋。

而且每次处理相关部位的时候,都会用刀把那里的筋挑出来。

这不就是挑筋回回,犹太人吗?

赵祯还记得,历史老师曾经描述过他们的这一习俗。

再加上那个一赐乐业人的翻译,明显就像是以色列的音译。

这还有谁不知道他们是谁了。

破解了这个小小悬疑之后,赵祯显得极为兴奋,他又扭回头去看原来的句子,忽然不知何故的感觉整段话变得更通顺了。

不过这个叫做白永安的犹太人,为什么会因为算术水平高,而进入司天监的,这个司天监不应该是观测天文的吗?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书页 目录
新书推荐: 大秦:始皇之嗣,血战至巅 异星传送门之黄金大陆 官府发娘子,我竟领到前朝公主! 大唐:国师大人五行缺德 穿成农夫,我靠采山货养家 三国:与宏哥称兄道弟,再筑大汉 大秦:开局成为始皇亲弟 历代帝王聚集,互相征战各个世界 穿越后,我为王朝续命百年 太祖实录
返回顶部
document.write ('')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