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军事 > 梁山不老 > 第26章 魂归蓼儿洼

第26章 魂归蓼儿洼(1/2)

目录
好书推荐: 刑警出狱 御兽在山海 都市下山:从元婴期开始无敌 我的姐姐太妖孽了 洪荒:我家后院养龙凤 末世后游戏和现实融合我不做人了 崩坏,开局落入爱莉老家 流放后,医妃囤亿万物资杀疯了 君主奶爸 龙珠:最强女赛亚人

楚州南门外蓼儿洼,果然风景异常。其山四面都是水港,中有高山一座。其山秀丽,松柏森然,甚有风水,和梁山泊无异。虽然是个小去处,其内山峰环绕,虎踞龙盘,曲折峰峦,坡阶台砌,四围港汊,前后湖荡,俨然似水泊梁山一般。宋江看了,心中甚喜,常说:“我若死于此处,堪为阴宅。”但若身闲,常去游玩,乐情消遣。不想果应其言。

宋江当夜毒酒发作,临终嘱付手下亲随:“可依我言,将我埋在南门外蓼儿洼,我死之后一定报答你们,希望一定做到。”说罢离世。70名梁山头领在黄泉路上等着他,他也不孤独。

宋江生前从人故吏官吏听从其言,不负遗嘱,当与亲随从人,本州吏胥老幼,扶宋公明灵柩,葬其于楚州南门外蓼儿洼高原深处。有好事者写了一首诗相送:“始为放火图财贼,终作投降受命人。千古英雄两坯土,暮云衰草倍伤神。”

这首诗和“六尺巷”的故事有些神似。据史料记载:清代康熙年间,名相张廷玉之父张英,时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。他老家安徽桐城的官邸与吴家为邻,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子,供双方出入使用。后来吴家要建新房,想占这条巷子,张家人不同意。双方争执不下。双方都是官位显赫、名门望族,县官也不敢轻易了断。于是张家人千里传书到京城求救。张英收书后,批诗一首《观家书一封只缘墙事聊有所寄》:“千里修书只为墙,让他三尺又何妨。万里长城今犹在,不见当年秦始皇。”意思是千里寄信而来只是因为墙,让他三尺又有什么关系呢?万里长城如今仍在,可是再也看不到当年的秦始皇了。张家人豁然开朗,退让了三尺。吴家见状深受感动,也让出三尺,于是,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。从此“六尺巷”闻名于世。

“万里长城今犹在,不见当年秦始皇。”和“千古英雄两坯土,暮云衰草倍伤神。”宋江与秦始皇有没有可比之处,铁牛不敢妄言。但两首诗却真的有相通之处。

其实,人活一世,草木一生。谁也别把自己太当回事。普天之下大不过帝王,行走江湖勇不过豪杰,但到头来,都只留下残壁半堵、黄土两坯。不由人不感慨万千。

我提前来到蓼儿洼宋江自己选择的墓地。只为等人。

墓地上送葬的匠人、官吏、亲眷一个个离开了。一霎时,变得清静起来。我在想招安以来的一景一幕。宋大哥已作古,年龄永远停留在39岁。按照施先生的安排,接下来会是吴军师和花荣哥哥。

但是,我穿越来了。宋江哥哥的死,我无能为力。而别的人,我想试一试。或许,我的出现,就是个转折。

毕竟,梁山好汉所剩无多,这都是些身怀绝技、顶天立地之人。铁牛一生只知道蛮干,领导指到哪,我就打到哪。为兄弟两肋插刀,心底无私,我觉得这就是义气。至于殉葬......铁牛不敢苟同。我觉得其实就是名头上的义气了,大可不必。

因此, 我今天来,一为了送别宋大哥最后一程,二为了劝阻吴、花二位哥哥,别为了一个虚名做傻事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书页 目录
新书推荐: 四合院:老子易中海,嫂子娄晓娥 三国之武魂时代 奥特,我的怪兽有亿点强 三国:曹魏有仙人 大明:快!把朕绑了给皇太孙送去 你这是间谍吗?杀敌人也太狠了吧 三国:从穿越获得召唤系统开始 东图易家 我在三国逆转乾坤 大唐:误会了我不是你爹!
返回顶部
document.write ('')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