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都市言情 > 张工和他的女徒弟 > 第 53 章 考察报告

第 53 章 考察报告(1/2)

目录
好书推荐: 妙言 陈阳唐婉全文免费阅读 他们都鄙视我的超能力 矿业:你们别来求我出山了 戮神者的悲鸣 我的靠山是阎王 仙侠世界,赖在监狱的我无敌了 修仙. 贵女风华,赖上王爷不撒手 我用沉默来表白

上午九点钟,二楼会议室已经坐得满满的。数一数,大概有二百来位。

“喷雾干燥”工程是全厂的一件大事,成功与失败关系到全厂的饭碗。

赞成这个方案的,反对这个方案的,或者对这个方案一无所知的人,都对今天这个报告极感兴趣,都想看看这个从外厂调来的张天翼,到底有多大本事,竟敢接这么大一个工程。

据说这是‘丹麦’的一个先进技术,国内还没人敢试过,这小子竟敢凭一个人的力量,想在凤凰山这个山沟里,放飞一只金凤凰!万厂长也太大胆了,竟敢把宝押在这个不知底细的人身上。

万一姓张的这小子,有一天把牛皮吹破了,那不只是损失几百万的事儿,那会使整个“强化剂”系统瘫痪的!

万厂长是工人出身,不知道一个创新项目的设计难度有多大,工作量有多少,那不是凭我们这样的厂子里,一个小小的办公室;甚至仅凭张天翼这小子一己之力能够完成的。看着吧,好戏还在后头呢!

到会的人都在三五成群地议论这件事儿,反对者居多,支持者极少,于是吵闹的声音越来越大,似乎是要把这会议室的房盖给掀了。

万厂长坐在会场的第一排,看看表,时间已经到了,人也都来齐了,看了大家面红耳赤、撸胳膊挽袖子、争吵不休的样子,确实令人感动,说明大家对这件事极其重视。

这个工程是万厂长极力支持的,是成是败,他的心也是悬在半空中的。

万厂长从座位上站起来,望着大家;于是,会议室里便渐渐地静了下来。

“同志们,上个月,我们厂派出一个三人小组,花了一个月的时间,沿江而下,考查了大江南北,二十多家工厂和单位,今天结束归来了。他们还写了一本书。”

面向张天翼,“张工,书还有没有了,给我一本。”万厂长在做秀;明明昨天刘义给了他一本,今天故意在会上讨要,是为了吸引大家的眼球、引起大家的关注。

刘义乖巧聪敏,急忙配合做戏,走到讲桌前拿了一本,跑到厂长面前,递给厂长。

万厂长举起小册子摇晃给大家看:“今后出差的回来,每个人都要写一份出差报告,不一定要写这么长,但是回来以后屁都不放一个,你心里明白了,厂里知道你出去干了些啥子?厂里的钱白花了,你自己出去公费旅游了一趟,回来像没事人一样!”。

于是引起全场哄堂大笑。

“我不多说了,下面请张天翼工程师给大家做‘喷雾干燥工程设计考查报告’,大家欢迎!”

于是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,就连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人,也都奋力地鼓起掌来,其中不乏起哄的成分。

—·—

张天翼这种报告做得多了。从做毕业论文开始,到每次大型工程的完工,都要做类似的报告。参加全国性的论文报告会的时候,经常获得满堂彩。这可能得力于他的文学根底,和艺术表演的才能吧。

若想让你的报告成功,首先要让到会的人都能听得懂,有人听不懂就会说话、睡觉、打哈欠,哪怕你的报告再精彩、再奥妙,也不会得到会场上的共鸣。

你的报告都是你自己亲身的经历,只有你自己最清楚、最明白。别人没有研究过你这个项目,哪怕是专家、学者,也要重新认识你的项目。

因此要把你的听众都当作外行来对待,要用深入浅出的讲解,甚至用一些恰当、贴切的比喻,甚至肢体语言,来说明那些深奥的道理。

要时时抓住听众的注意力,激发他们的兴趣,才能最终达到你预想的目的和效果。所以技术报告也是一门艺术,即使是专家、学者也不会拒绝浅显易懂、风趣生动的演讲吧。

如果你想显示你的才学,卖弄你的知识,用些深奥难懂的学术词语,甚至用些化学方程式,数学公式,来叙述只有你自己才懂的结论和道理,那才是关公面前耍大刀,出力不讨好;

无异是自绝于听众。因为那些专家、学者不是来听你上课的,而是通过你的阐述,来了解你的思路的。

—·—

张天翼走上台来,先把洛雁画的挂图挂在墙上。挂图很大,是用整张图纸画的;线条清晰,画面干净,最后一排观众都可以看得很清楚。

第一张图并不是“喷雾干燥”,而是大部分人都主张上的“机械烘窑”。大家所以主张上这个方案,是因为有现成的机器,买来就行,稳妥可靠,没有风险。

既然有稳妥可靠的方案,为什么非要上什么,不着调的“喷雾干燥”呢!连一直主张上机械窑的郑主任,也没想到张工会首先向大家介绍机械窑,还以为张工一定会回避机械窑。郑主任又想歪了!以小人之心度君子。

张工先把机械窑的结构和原理讲了讲。它比原来使用的土烘窑是进步了很多,不需要像足球场那么大的场地了,只要两个篮球场大的场地就够了;也不用几百人推车、翻盘子了,大大地减少了劳动强度。

但是它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热效率太低;热效率只有百分之四,和我们的土烘窑差不多。就是说,烧一百吨煤只有四吨是用在干燥上,其余九十六吨煤散发的热量都损失掉了。

张工说:“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同志可以看看我们写的考察报告,里面有详细的记录。”

听到这里,对喷雾干燥持反对意见的人,心里凉了一大半。热损失那么大,是不是真的?恐怕也不会有假,去参观考查的也不止是张工一个人,还有刘义和洛雁;

再说整理报告还是刘义执的笔,刘义是正规大学化工专业的毕业生,这么重要一个数据,可瞒不了他,看来是确实无疑了。

几位准备在会场上提出质疑的人,本来心里准备好的充分论据,突然觉得软弱无力了。现在只有寄希望于从下面的报告中,再捕捉缺点和漏洞。

—·—

张工把第一张挂图取下来,放到一旁,下面露出了“喷雾干燥的结构原理图”。

张工指着挂图说:“其实喷雾干燥是很简单的,并没有那么神秘和高不可攀。

我们把滤饼从塔顶用螺杆泵,压送到雾化器里,雾化器以每分钟两万转的速度旋转,由于离心力的作用,把物料喷洒成细雾;

细雾遇见在塔内旋转的热风,瞬间表面便被吹干,热风裹着细雾在塔内旋转、降落,落到塔底,进入自动包装机;包装后,用皮带输送机输送到仓库就行了。”

“就这么简单哪?”下面的一位听众喊道。

张工说:“说简单也不简单,首先是雾化器要求每分钟两万转,这么高的转速,对加工精度要求就很严,对材料强度要求也很高,一般工厂加工不了。

“我们去江苏一家‘蓝天飞机制造厂’把草图拿给他们看,他们技术处处长一拍胸脯说没问题,不是不上天吗?小菜一碟儿。我们就准备在这家飞机厂制造。”

“飞机厂制造!那得多贵呀?你拿我们开心哪,是不是看万厂长手里有俩钱了。”下面人喊。

“我说的是真的,我怎么敢在讲台上寻开心!贵是贵了点儿,可是值啊。从丹麦进口一台同规格的喷雾干燥装备,要两百万美金。我们自己制造,大约需要两百万人民币,这个价格万厂长已经同意了。”

“照你说的那么简单,我们国家那么多设计院、制造厂,为什么不制造,等着你来制造?”一位听众提出质疑。

“我们国家执行的是计划经济,像这种大型装置的研制,是要由国家下达计划的。

“可是改革开放以来,就有这么一个村办企业,本来生产一些水泵、阀门什么的,再加上离城市又太远,生意一直不好;

“后来在专家和工程师的帮助下,花五万美金,购买了一台进口的小型喷雾干燥器,全部拆开来,进行测绘、画图,重新设计,用了一年时间,试制出了一台自产的‘喷雾干燥器’;

“性能和进口的不相上下,卖六万人民币一台,因为价格便宜,销路很好,第二年一年就卖出了八十台,实现利润两百多万。

“于是就进行放大,生产出了年产五十吨、一百吨的;现在已经能生产出年产三百吨的喷雾干燥器了。经过五年时间,已经积累了利润上亿元;

“用这一亿多元从澳大利亚引进了一条澳毛生产线,生产毛衣、毛线,年利润上亿元。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书页 目录
新书推荐: 鉴宝天眼:开局捡漏帝王绿 官道争锋从坐冷板凳开始 帝医 星河元 玄医入世 单挑王 女明星们的猎物 草根书记 故人随风而行 我有一个正能量系统
返回顶部
document.write ('')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