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军事 > 穿越之民国明珠 > 第58章 吴九山的青云路(二)

第58章 吴九山的青云路(二)(1/2)

目录
好书推荐: 武道九霄 重生做导演:开局抱紧大蜜蜜 从孤勇者到海底,唱懵全网 向天记 叮!无限求生游戏已上线 白月光她用死亡be赚票房 洪荒:从部落首领到大秦圣庭之主 男主他在无限游戏里靠养老婆求生 神奇宝贝农场 咸鱼的娱乐圈生活

父亲是知道山东先生和他的神药的,旧年得病,就是靠了山东先生的药治好的,也在村子里跟村民夸奖过几次。

但是他只是一个见识短浅的农民,要不然也不会从一个富裕的农民沦落到如今落魄的佃户了。

社会科学家在各种报纸上发表言论,从统计,从学理,提出粮食过剩之说简直是笑话。“谷贱伤农”也未必然,谷即使不贱,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迫之下,农也得伤。

父亲还是在田里下死力气,但是肯定没用的。收成好了,米价就便宜,谷贱伤农。收成坏了,那就更不用说了。

常常要买种子肥料都很成问题,总是要找有利息的借贷。佃户里有的干脆把地退了,反正忙活一年,也没有什么收成,还不如将佃来的地退掉,彻底做个穷鬼吧。

穷鬼们还常常结伴去镇上赌钱,指望着财神开眼,一次能赢到十块二十块的,将债务都还了。但是那怎么可能,赌钱的人,总是会越来越穷的。债也更多起来。

实在是混不下去,就去爬了开往上海的火车。去找上海的工厂打工去。

上海的工厂很多,针对洋人的洋货倾销,中国的有识之士还是给出了办法的,那就是,工业强国。

于是火柴厂,面粉厂,纺织厂都纷纷建立起来了,虽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,但是也算是利国利民的好事。

可是洋货的质量价格总是要比国产的好一些,洋货倾销。

乡村里,农业已经顶不住洋米面的倾销。

城市里,首先顶不住的就是最大的行业,纺织业。洋布便宜结实,完胜中国的丝绸和土布。

有一日,父亲把吴九山叫过来,低着头,不看儿子的脸:

“现在这个日子,也是没有法子了,咱们鱼米之乡,吃的也是有一口的,可你读书的钱,实在是凑不出来了。不如,就不要读了吧。”

父亲低着头说话,声音越来越低。

吴九山的眼睛酸涩胀痛:

“我知道,正要给您说那,不读了,民国又不用考举人状元,认识这么多字,早也够了,我过几天就去上海寻一份工作。”

吴家给儿子凑了一份通往上海的四等火车票钱。

但是吴九山没有买票,他乡邻里常有来往上海的人,知道一些偷爬火车逃票的技术。

吴九山年轻,身手和头脑都很灵活,学这样技术也很简单。

到了上海,找了些亲戚和老乡,开始寻找合适的工作。找工作挺难,连去拉黄包车都要担保人,还要押金。

后来一个远房表哥给他找了一个报社抄写助理的工作:

“到底是读过几年书的吃香,你字也写的端正,又有我们老亲的担保,一个月八块大洋钱!干满一年,老职员的薪水能到十块,十二块。”

“八块!”

吴九山瞪大了眼,在他这个小农的儿子的眼里,这是一个极大的数字。

然而,吴九山才去报社工作了一个月,领到八只大洋钱,放在口袋里,叮当作响。只留两只就够做生活费,剩下的积攒起来,过年的时候拿给家里。

他在报纸上看到了平安药剂工程师管理学校的招生广告。

少年人躺在木板床上,夜不能寐,辗转反侧!无数的声音在他耳边嗡嗡的响起:

“洋鼓”“洋喇叭”“洋布”“洋米洋面”

“洋药?”

“切,药是中国的,洋人抢着要。”

“工业救国,工业救国”

“平安制药,平安学校!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书页 目录
新书推荐: 大唐:国师大人五行缺德 穿成农夫,我靠采山货养家 三国:与宏哥称兄道弟,再筑大汉 大秦:开局成为始皇亲弟 历代帝王聚集,互相征战各个世界 穿越后,我为王朝续命百年 太祖实录 从靖康之变开始,缔造最强大宋 特种兵之开局退出红细胞 穿越古代当赘婿!
返回顶部
document.write ('');